在廣西欽州市平吉鎮八仙村的老磚廠內,機器的轟鳴聲日夜不息。丘永沾站在廠房門口,望著滿載建筑模板的貨車緩緩駛向欽州港,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。三年前,她和丈夫陳龍生攜帶著年幼的孩子來到這里時,眼前還是一片荒廢的舊廠房。如今,廣西強威木業有限公司的招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40名工人的生計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。
從貴港到欽州:老木匠的二次創業
廣西強威木業有限公司的誕生,源于三位老木匠的“再創業”決心。法人丘永沾與丈夫陳龍生曾在貴港經營木業多年,積累了豐富的銷售經驗;股東黃漢強則在湛江深耕膠合板生產十余年。2021年,三人瞄準欽州港的區位優勢,聯手在欽州成立廣西強威木業有限公司。他們斥資擴建廠房、升級設備,專攻高強度建筑模板生產。憑借多年行業經驗,公司迅速打開市場,訂單從本地一路延伸至廣東、福建。轉型生產高強度建筑模板。
▲公司排板流水線
“賬期”困局:木業人的深夜焦慮
隨著訂單量激增,資金缺口也隨之出現。“下游客戶賬期長達2-3個月,上游原材料卻要現款現結。”丘永沾翻著賬本苦笑。每生產一張木板,需購進木片板、膠水等材料,單是膠水兩天就要消耗上噸,成本如流水般支出。2023年初,公司賬上流動資金僅剩100萬元,而存貨和應收賬款合計超過1500萬元。“資金鏈緊繃時,我整夜睡不著,生怕發不出工資,我甚至獨自帶兩個年幼的孩子開車上廣東追尾款。”丘永沾坦言。
轉機出現在2023年3月。桂林銀行客戶經理主動上門調研,他們發現,這家年輕企業雖有負債率,但訂單真實、生產穩定,缺的只是周轉資金。
▲桂林銀行客戶經理上門調研現場
200萬貸款背后的“周轉密碼”
經過嚴謹評估,桂林銀行決定信貸支持廣西強威木業有限公司200萬元,用于補充流動資金,購買木片板。這筆錢如同及時雨,讓企業得以囤積木片板原料,提前鎖定低價采購。“以前原料庫存只夠撐半個月,現在能囤足一個月的量,生產線再沒停過。”丘永沾指著倉庫里堆積如山的木片板說道。2024年貸款到期,基于前期友好合作,桂林銀行又為廣西強威木業有限公司續貸200萬元,助力企業發展。
如今,公司已有14條生產線,滿產時可每天生產15000張木板,年營業額破億元,丘永沾的手機里客戶的好評如潮:“強度高、交貨快!”走進廣西強威木業有限公司的車間,48歲的工人李大姐正麻利地將膠合板打包。“以前在廣東打工,孩子成了留守兒童。現在家門口上班,每月能掙5000多元。”像她這樣的員工有40余人。
▲工人正在給板材過膠
從小工廠到年產值過億的企業,從抵押房產求生到獲得銀行持續“輸血”,廣西強威木業有限公司的成長軌跡,恰似那些經過高溫高壓的桉木片:在市場的熔爐中淬煉,在時間的沉淀中成型。當問及創業感悟時,邱永沾輕撫著辦公室里的首張產品樣板:“你看這些木紋,每道曲折都是力量的印記。”